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三亿体育官方网站半岛叨叨丨据说每个青岛人心中都有一段关于自行车的回忆 即使这个人不会骑……
三亿体育官方网站半岛叨叨丨据说每个青岛人心中都有一段关于自行车的回忆 即使这个人不会骑……十九世纪中后期,自行车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然而,传入中国的自行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并未受到中国人的青睐。一方面造价高昂,且受限于困难的骑行技术;另一方面当时中国的道路颠簸不平,难以操控。作为西方舶来品的自行车饱受冷落。
自行车被中国人接受直到20世纪初,自行车成为宫廷贵族娱乐的工具,才算苦尽甘来。史料记载,中国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为了感受自行车呼啸而过的酸爽,不仅让妃子、侍从跟着一起骑,还下令锯掉宫门的门槛。
“为了骑自行车方便,我们祖先在几百年间没有感到不便的宫门门槛,叫人统统锯掉。”——溥仪《我的前半生》
初期,自行车在京城街头已时有出现,但只有家境殷实的大户人家以及少数留洋归来的人家才有。自行车被视为一种奢侈品,是财富和身份的象征。
当时的自行车车型已有男车和坤车之分。男车有横梁,坤车是弯梁,为的是女士穿旗袍、裙子方便上下车。
这段时期,京城还出现过“玩车一族”,就是把自行车捯饬得非常漂亮。有的在车把上装上反光镜,有的给车把配上颜色鲜艳且带长穗儿的把套儿。有的给车安上双响的铃铛,一按铃铛把儿,铃声清脆悦耳。
1911年,上海市邮政局从英国购入了100辆自行车,用于投递邮件。这是自行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第一次投入到上海。自行车从此有了私用和公用之分,也标志着自行车普及到大众化的层面,上海街头的自行车渐行渐多起来。
“到1948年,全市有自行车176970辆,成为北京人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北京志·市政卷·道路交通管理志》
战争时期,物资匮乏、交通瘫痪,自行车又借轻便灵巧体积小的特点,肩负起了运输物资、传递情报、护送伤员的重任,成为基层战士的好帮手!
所谓“三转一响”,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庭生活中的“奢侈品”,即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而自行车居首位。由于当时实行计划经济,购买自行车必须凭票,特别是那些要结婚的年轻人,自行车成了结婚时必需的“三大件”之一,但要想买上一辆,可谓“一票难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自行车的生产品牌也不再局限于老三样(飞鸽、永久、凤凰),各种样式、型号的自行车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是北京自行车保有量最多的时候,1995年全市有自行车831万多辆,居全国各城市之首。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依靠人力来提供动力的自行车,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的出行需求,自行车也不再是“财富”的象征,骑车出行比例逐年下降。中国开始由自行车大国向汽车大国转型。
进入21世纪,自行车也不再是单纯的实用型代步工具,而渐渐有了时尚、运动、休闲、健身等新定位,休闲型、公路型、山地越野型等各种类型各种功能的单车出现,但是骑车的人群也仅限于喜爱单车的“发烧友”小众人群,那个曾经浩浩荡荡的“自行车王国”时代已经过去了……这段历史,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与自行车的碰撞,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反映着我国人民生活的巨大变迁。
共享单车成为新时尚近些年,随着出行方式的丰富,汽车、公交车、地铁应有尽有。然而,城市出行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摆在了眼前。眼看老百姓和自行车渐行渐远,陪伴了几代国人,一路走来的自行车,协共享模式重返街道。
随着20世纪初德国入侵青岛,德国传教士把自行车带入了青岛,时间是1903年~1905年。那时的自行车价钱昂贵,骑车的人多是洋行买办阶层的阔佬阔少们。他们拉响车铃(那时是拉铃)招摇过市,神气十足,旁若无人。当时主要是“站人牌”和“飞鹰牌”,全是大飞轮的,老百姓称为“不吃草的小毛驴”。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产的“宫田牌”、“富士牌”大飞轮自行车,又源源不断地输入青岛。随后,英国的“兰陵牌”、“三枪牌”大飞轮自行车也相继涌入。当时不仅青岛,整个山东甚至华北各地区的自行车市场,也被英、日、德各国所垄断。
创建于1915年的青岛自行车公司,是我国自行车工业最早的发源地之一。而青岛山西路上的同泰车行则是第一个采用民族资本开设自行车零部件维修、装配业务的商家,老板名叫曹海泉。随后,德兴、福兴、德兴太、同和太和润大等车行陆续问世,创造了20世纪20年代青岛民族自行车工业的第一个辉煌。
新中国成立后,青岛的自行车工业在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52年8月,泰东铁工厂、震环铁工厂等经青岛市人民政府批准,分别组成青岛自行车制造业第一、第二联营社,停工12年之久的同泰铁工厂也复工投产。此时,青岛自行车行业的总资产金额已达144.58万元,有各种设备279台,年产“青岛”牌和当年投产的“国防”牌脚闸自行车990辆,翌年,总产量达到8482辆,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为了扩大自行车生产能力,满足市场需求,1954年1月5日,经青岛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国营青岛自行车厂,厂址在铁山路83号,占地面积3218平方米,建筑面积4043平方米三亿体育官方App下载,投资42万元,职工74人。此时,青岛的自行车行业与沈阳、天津、上海的自行车业并列为中国四大自行车行业。
随后的二三十年的时间里,青岛的自行车行业迅猛发展,骑自行车的市民也很多,1984年至1988年,青岛市自行车拥有量最高达到54万辆。
青岛的自行车也曾经辉煌一时,其他城市生产的自行车大都是“双手捏闸”,不能长时间刹车,安全性较差。而青岛生产的自行车用的是大飞轮“脚踏刹车”,听说是引进的“德国技术”,下长坡可以长时间踩闸而不会发热。车架子还特别结实,能载重,适于山区的载重骑行。
国防牌自行车是由青岛自行车厂(公私合营青岛自行车厂)生产的一种自行车,分为载重型国防牌自行车或普通型国防牌自行车,俗称“大国防”,“小国防”,从1952年开始生产980辆载重型国防牌自行车,至1967年改为金鹿牌自行车开始。共生产15年,生产量不多,主要特点:后轮采用倒轮闸,向后轻倒即可刹车;前轮采用杠杆触闸,刹车力强;另一主要特点是“三大一吊”(大飞轮、大牙盘、大扣链子、吊簧鞍座)。
1961年,国营青岛自行车厂更名为山东青岛自行车厂。1964年,车厂在“国防”牌自行车的基础上,开始研制生产载重型和轻便型各种型号的脚闸“金鹿”牌自行车,自此开始,令青岛人自豪的“金鹿”正式出场,与“国防”品牌并行发展。
“身边有三四个青岛同学,都不会骑车,后来去青岛旅游时导游跟我们说,现在会骑车的青岛人属于珍稀物种。”
“自从流行共享单车后,感觉和世界脱节了,之前去杭州玩,和同学们一起骑自行车游西湖,大家都会骑,只有我是当场现学的。”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综合整理,素材来源:半岛都市报此前报道、央视新闻、视觉中国、青岛城市档案论坛、不相及研究所、网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