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分类>>

苏州高铁新城发挥“高铁枢纽”优势 加速“枢纽中心”建设

2024-02-12 15:28:5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苏州高铁新城发挥“高铁枢纽”优势 加速“枢纽中心”建设自古以来,道路交通体系就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道路交通的建设沟通着山河与大地,承载着无数梦想与希望,串联着繁华热闹的人间烟火,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勇气魄力与智慧勤劳。

  接径千里,出若云只。京沪高铁、通苏嘉甬高铁在这里交汇,条条公路、国省干线贯通城际、辐射延伸,打通了新城经济发展的“大动脉”,高质量建成“长三角区域枢纽中心”的发展蓝图在这里勾勒得越发清晰。

  五年后的2011年,京沪高铁开通,高铁苏州北站同步开门纳客。自此,高铁苏州北站作为京沪线上的一个重点站点,串联起北京与上海。

  当高铁飞速穿境而过,苏州高铁新城迎来了“初生”即“腾飞”的机遇。这里沟通南北、联动东西,是苏州市域地理中心,也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长江经济带“三圈一带”联动发展的交汇点,从这里出发,往京津冀、珠三角甚至中西部,都具有距离最短、成本最优、效率最高的比较优势。

  便利快捷的交通网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硬基础”。突出的区位优势为苏州高铁新城乃至苏州带来越来越多的人才、科技资源,带动辖区产业创新、城市功能、营商环境、人才吸纳、多元文化等方方面面发展提速升级。

  交通枢纽不仅成为资源“引进来”的通道,也成为苏州高铁新城企业“走出去”的跳板。近年来,辖区企业图达通成功完成第50000台图像级超远距激光雷达的下线,标志着企业量产能力的又一新跃进;清车智行(苏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获得2万套商用车L2级智能转向电控功率组件生产订单……“引进来”和“走出去”促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也推动了苏州高铁新城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逐浪前行,融入”开放合作“大局。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地区从此翻开了新的时代篇章。苏州高铁新城作为苏州“一核四城”的北部核心板块,被定位为“苏州新门户”,充分发挥“沟通南北、联动东西”的独特区位优势,积极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奋力扛起市委赋予的“长三角区域枢纽中心”、助力相城区打造“现代化高科技中心城区”的重要使命,主动在区域发展格局中扬长优势、贡献长板,打造流量聚合的交通枢纽、资源融通的创新枢纽、服务全局的功能枢纽。

  2020年是长三角一体化提速的一年,为更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浪潮当中,近年来,苏州高铁北站频频升级,一个图景正逐渐清晰起来。

  交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命脉。2020年5月16日,“苏州北站综合枢纽建设指挥部”正式挂牌,标志着全新的“枢纽级”苏州北站,即将实质启动建设。高起点设计规划、高质量实施建设。“苏州北站综合枢纽”将打造成为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长三角综合交通枢纽、沪苏一体化复合枢纽,成为空铁联运、站城融合、无缝换乘的现代化、综合性、智能型国家级综合枢纽。

  2022年11月,通苏嘉甬高铁江苏段正式开工。作为换乘站之一的苏州高铁北站,也将在通苏嘉甬高铁建成后,成为长三角区域愈发重要的铁路枢纽。

  苏州高铁北站还将是苏锡常城际铁路与如通苏湖城际铁路的交汇点,加密苏州与上海、无锡、常州、南通、湖州等长三角区域主要城市的城际联动三亿体育官方App平台,进一步实现苏州与虹桥枢纽、浦东枢纽、苏南硕放机场、禄口机场、萧山机场、以及规划南通机场一小时快速交通联系。苏州北站作为苏南能级最高的枢纽,将加密苏州与上海、浙江及江苏长江以北地区的联系,成为推动上海大都市圈南北深度融合、东西协同发展的关键支点。

  建成后从这里出发更加四通八达,国家“八纵八横”大动脉京沪线和通苏嘉甬在这里交汇,四线并行加速发展形成令人艳羡的“黄金双十字”。今年4月1日起,上海虹桥至香港西九龙G99次列车恢复开行,4月2日起,香港西九龙至上海虹桥G100次列车恢复开行,苏州市民可以乘坐高铁到达上海虹桥站后,直接换乘该列车。除了到香港外,未来从苏州高铁新城出发,贯穿南北到长三角任何一个经济发达城市,通勤时间均在1小时内。

  时间进入2022年,一个全新的城市战略与枢纽基因遥相呼应,“双中心”的蓝图浮出水面。同年9月,苏州市委会专题调研相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苏州高铁新城建设,打造长三角区域枢纽中心;要推进相城区高质量发展,建设成为继苏州工业园区之后又一个现代化高科技中心城区。今年9月,市委会调研相城,要求相城要锚定长三角区域枢纽中心、现代化高科技中心城区“双中心”建设目标,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依托苏州北站打造立体

  苏州北站已成为相城对接“大上海”的一张“王牌”,一辆辆飞驰的“和谐号”“复兴号”,为区域引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是推动相城后发崛起、苏州向北扩进,引领苏州走向世界舞台的重要引擎。

  从纽约的哈德逊城市广场到香港的西九龙,纵观全球每一座城市的城际铁路、高铁和轨道交通,都依靠着“TOD”的城市开发模式而快速发展。毫无疑问,TOD正在成为全球卓越城市所必备的关键因素与时代的发展趋势。而今,苏州高铁新城以国际化的眼光、世界级的标准,大步朝着TOD时代迈入。

  苏州高铁新城按照“产城融合、站城融合、环境融合、文旅融合、人城融合”的理念,将苏州北站周边打造为TOD综合开发一体化的“升级版”,将新城塑造为“站产城融合”的国际典范。

  根据规划,未来苏州北站的建筑规模将达到近20万平方米,推动建成集车站集疏运体系、城市快速路网、轨道交通、主次干道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规模将由现在的2台6线线。目前,正同步推进集疏运体系,轨交7、10号线号延伸线加快建设中。建成后与上海虹桥协同,共同打造复合型国际开放枢纽,在服务构建长三角一体化新发展格局中作出更大贡献。

  一切改良,以交通改良最有实效。随着苏州北站综合枢纽建设的加快推进,依高铁而建、因高铁而生,以产业兴城的苏州高铁新城,正加速崛起。

  苏州北站将设置高铁动车所,极大提升苏州枢纽势能和战略地位,承担部分始发终到功能,成为长三角区域的又一大“超级枢纽”。

  轨道交通方面,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高速铁路和苏州北站国际铁路枢纽建设。除了已建成的轨道交通2号线号线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更加方便市内联系;刚开工不久的10号线则将经过常熟连通张家港,进一步提升苏州北站的辐射面。

  公路方面,南天成路不仅是“智驾大道”的中轴、“数字金融城”的核心,更是成为了数字经济产业集聚的新热土。一路向东,可经由苏州高铁新城立交南接中环、北上常熟。随着智能网联道路改造的不断推进,将有完善的车站集疏运体系和有全国领先的智能驾驶路网。将更好的升级发展辐射周边,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等智能网联道路改造,预计将在2023年内完成建设并投用。其中,绕城高速S17是国内首条满足车路协同式自动驾驶等级的全息感知智慧高速公路。

  高铁临沪的优越“地利”,发展战略叠加“天时”,“新高铁北站”的规划建设,大幅缩短了苏州与长三角地区、全国甚至全球各地的时空距离,引导产业、科技、人才、信息等资源要素向苏州集聚,带动产业快速发展,助力苏州加快融入长三角,实现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

  围绕打造长三角国家级高铁枢纽的目标,苏州高铁新城率先在全市发布场景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高速、高架、省道、国道、城市区间道路“路测场景全覆盖”,实现全市首个自动驾驶公交纳规试运营。引进苏州高铁新城·高通中国·中科创达联合创新中心、锐思华创等头部项目,通过加快新基建智能交通产业园等载体建设,打造国内一流的汽车产业增量零部件生产基地,持续擦亮“智驾大道”品牌。在城市蝶变进程中,不断延展的交通网络,让苏州高铁新城融入通达八方的梦想照进现实,智慧的车、聪明的路、灵活的网,也让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慕名而来、扎根奋斗。(王爽 吴婷)

  为促进人—非人动物嵌合体等领域的规范研究,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生命科学伦理分委员会近日研究编制了《人—非人动物嵌合体研究伦理指引》

  2月9日除夕夜,以“成都街头走一走,天府画卷迎新年”为主题的成都市除夕主会场活动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礼仪广场举行。

  现代人工作繁忙,容易导致饮食不规律,不少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上皮反复遭受损害使黏膜发生改变,最终导致不可逆的胃固有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

  近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细胞骨架回路”并重构微管结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贴春联是我国农历新年的传统习俗之一。春联源于桃符。古人认为,在门上挂桃木制成的神符可以辟邪。我国较早的春联出现在宋朝。后蜀末代皇帝孟昶于北宋乾德二年(964年)除夕,命学士幸寅逊在寝宫门上的桃符撰词。

  根据人们的生活经验,给物体加热似乎比使其变冷快得多。例如,当我们将食物放进微波炉,几分钟就能加热到100℃甚至更高;如果想让食物降低同样的温度,需要的时间要长得多。

  以科技创新驱动关键核心领域强链补链。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真正要把科技创新的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须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

  2月2日至4日,湖北、湖南等地突降冻雨,受恶劣天气影响,多趟列车晚点甚至停运。由于正值春运,大量旅客出行受到影响。

  近日一则“未来5年都没有大年三十”的消息引发公众关注。消息称,2024年2月9日是近年来最后一个大年三十,因为从2025年起至2029年都没有大年三十,只有大年二十九。科普专家表示,大年三十时有时无是正常历法现象,系农历大小月所致。

  中国气象局7日发布《2023年中国气候公报》,全面分析2023年中国气候基本概况、气候系统监测状况和主要气象灾害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综合评估气候对各行业、环境、健康等方面影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姚星灿、陈宇翱等人基于强相互作用的均匀费米气体,首次观测到了由多体配对产生的赝能隙。

  走进技术展厅,大屏幕上不仅实时展示着200公里外江苏兴化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空气温湿度、风速、降水量、气压、土壤温湿度及土壤肥力等信息,还提供实时感知获得的作物长势信息。

  中央气象台预计,6日夜间至7日,江南北部和西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部分地区仍有降雪或雨夹雪,贵州、湖南等地有冻雨,上述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5摄氏度左右。

  6日上午,在海南昌江的核电基地,全球首个陆上模块化小型核反应堆“玲龙一号”外穹顶吊装完成。

  走近“工业城”里的工程师群体,听他们描摹新的一年建设制造强国的蓝图,看他们敢为敢创,善作善成。

  国家药监局日前发布的《2023年度药品审评报告》显示,2023年,药品注册申请受理量和审结量分别同比增加35.84%、28.80%,均创近5年新高。

  为应对雨雪雾天,济青中线在特大桥、水库、河流等重点位置安装上气象检测器、能见度检测器、桥面结冰状态检测器等。

  小手机,大世界。时至今日,手机已不仅仅是通信设备,而是集电脑、电视、钥匙、钱包、相机、手表、游戏机、遥控器、计算器、手电筒等功能于一身的生活必需品。

  冻雨是一种特殊的降雨天气。当雨滴从空中降落后,一旦遇到温度低于零摄氏度的物体,会迅速冻结成冰,气象上把这种天气现象叫作“冻雨”,冻雨落下后在物体表面形成冰层覆盖的现象叫作“雨凇”。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把冻雨叫作“下冰凌”,北方地区则称为“地油子”或者“流冰”。

  国家药监局5日发布的《2023年度医疗器械注册工作报告》显示,2023年,该局共批准上市创新医疗器械61个,数量再创新高,比2022年增加6个。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