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分类>>

车友装逼必修论文:中国特色的自行车文化之形成与发展

2023-12-30 22:41:2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车友装逼必修论文:中国特色的自行车文化之形成与发展自行车不是中国人的发明,却是中国人的专用。不论是皇城根下,还是乡村僻壤,都能看见自行车的身影。在大城市里三亿体育官方App平台,每逢上下班高峰,一辆辆自行车并驾齐驱,人头一片,铃声起伏,犹如潮水汹涌,巍为壮观。

  自行车在中国的高普及率,反映了国人特有的自行车情结。在中国,每个家庭都会拥有一辆以上的自行车。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近五亿辆自行车,平均约每两三人一辆。据中国自行车行业协会统计,中国自行车年产量,从新中国成立时的不到2万辆,提高到8000多万辆;电动自行车不仅是中国首创,更从无到有,发展到目前的年均产量超3000万辆,年产值超过千亿元,创下又一个“世界第一”。目前,中国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近4亿辆、电动自行车近3亿辆,均位居世界第一。所以说,70年来,中国自行车行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19世纪末,自行车从西方传入中国,首先成为宫廷贵族们的玩具,民间称它为“洋马儿”,即是海外传来的,能代替马的机器。在电影《末代皇帝》里,溥仪在故宫庭院里学骑自行车,玩到兴起,小溥仪下令将所有的宫门门槛都砍掉。导演贝尔多鲁齐用这个情节暗喻东方传统和西洋奇技之间的对峙,并以此暗喻溥仪以及大清王朝日后的悲剧。19世纪末20世纪初,北京出现了专门研习车技的团体“万里云程踏车老会”,他们常常在皇室走会中大出风头,杨柳青年画中就有描绘他们表演的情景。

  20世纪50年代以来,自行车成了中国人梦想中的交通工具;60年代,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成为年轻人结婚必备的“三大件”;70年代,许多新娘坐在自行车后座上,被新郎驮到家中,自行车变成了爱情宣言机;80年代,“三转一响”必不可少的,永久自行车成为幸福生活的表征。90年代后,自行车从潮流中退出,变成了不再具有额外表象价值的交通工具,从此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世纪处,山地自行车、改装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再度兴起,展现了自行车的旺盛生命力。

  在70年代,自行车当之无愧地属于“紧俏商品”。一张象征自行车购买权地自行车票,就成为人们争相竞取的对象。每逢子女结婚,父母便四处寻觅。谁能想到。许多家庭的深厚友情,便源于一张薄薄的自行车票?而今,自行车品种、数量已经极大丰富,但是失窃率也随之上扬。“新车没有旧车好”,“旧车质量更过硬”,成了大多数人的看法,因而造就了自行车二手交易市场的火爆,一手市场的冷淡。鲜明的对比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老牌自行车的怀念,一方面反映了中国人的“藏富”心理与“避险”文化。

  在50年代乡村里,很多自行车存放时都不用上锁,随随便便往树边一丢既可。城市化后,自行车的存放成为老大难问题,几乎所有的骑车人都有丢车的经历。那种巨大的失落感,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会给人以心灵重创,犹如古代的猛士痛失爱驹。而今,这一问题也得到了逐步解决,收费存车方便易行,让不少中国人的心理从“侥幸”转向了“破财免灾”,主动风险控制已被国人逐步接纳。

  50年代,自行车杂技盛行一时,“孔雀开屏”即是一个代表性的节目,是把新兴的车技与传统的叠罗汉结合起来进行表演。有趣的是,这组技巧动作最初的创作者不是杂技团,而是上海邮电业余飞车队的邮递员。邮递员成天骑车送信,对车技情有独钟,工作之余常常聚集在一起研究骑车的技巧。他们在集体行车的基础上,创造出七人在车尾拉成扇面的造型,并把这个造型形象地命名为“孔雀开屏”,以示吉祥和幸福。1957年他们带着自己的创作来北京参加全国职工文艺汇演并获得一等奖。50年中,各杂技团争相演练这组技巧,并且不断革新,“孔雀开屏”从7人发展到24人,把行车技巧提到了新的高度。

  而今,随着欧美的自行车运动之风返吹中国,山地自行车运动、自行车攀岩等融合娱乐、表演、运动为一体的活动再度风行。自行车的“玩”性,从专业邮递员、杂技团扩散到了青年群众,成为时尚运动、休闲文化的发动机。

  自行车是交通工具,也是情感工具。人类是历史的产物,就不可避免地有着收藏的冲动,以将情感的瞬间保留。

  90年代后,自行车的收藏者逐步增多,一辆英国的大三枪,看上去其貌不扬,却能够卖到2000多,足足够一辆摩托车的价格。只可惜中国人均土地面积小,满足不了人们的收藏。于是迷你自行车也成为收藏者的把玩品。还有人以手工技艺,进行自行车模型的艺术设计,即保留了自行车的历史痕迹,又融合了艺术家的梦想,成为情感和艺术的结合。

  进入新世纪,中国人出行的选择越来越多,公交车、出租车、地铁、轻轨。骑车人的数量逐年下降,更多的人开上了汽车,正当欧洲许多城市开始“自行车化”,中国许多大城市却逐步演变为工业气息浓厚的汽车城。自行车正从占据垄断地位的交通工具,变为演变集交通、运动、休闲、收藏为一体的工具。

  在中国 “汽车化”的同时,自行车的文化影响力却日趋提升。正如汽车工业经历了火爆、普及阶段,方锤炼了厚重的汽车文化一样,自行车的文化传播也存在历史时延。目前,已经有不少人开始对这两个轮子的发明进行总结和赞颂。也许,平淡是真。自行车的文化,正在中国不断演进。具有浓重意识的中国人,也在两个轮子的驱动下不断前行,前轮是文化,后轮是创新。

搜索